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精)/守望者
作者:(美)克里斯蒂·皮奇切罗责编:吴冰华//寇倩译者:李海峰
ISBN:9787300316505
单价:98.0
出版年月:2023-09-01 0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K565.41
语种:CHI
页数:44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展开▼
评分:5.0
(本馆/总:0/1人荐购)
目录
序言 何谓军事启蒙?
第一章 法国军事启蒙 显赫人物、公众力量与形式
第二章 兄弟会产生之前 军人的阳刚、社交与群体
第三章 战争中的人性 与同情心和人权有关的军事文化
第四章 勇士之国 人人皆可为英雄
第五章 军事启蒙的辩证法 革命时期与拿破仑时期
后记 现代遗产
注释
致谢
译后记
展开▼
导语
本书的目的是大致勾勒出军事启蒙的观点与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探索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军事启蒙创造沃土。
本书不仅考察了凡尔赛上层的军事思想和发出的军事命令,也研究了底层因个体的倡议、实验和无视政策而在各地发生的真实事件。
展开▼
内容简介
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在政治、思想等领域为之后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基础,倡导理性、人本思想的启蒙运动似乎与只会带来杀戮的行为毫无联系,甚至互相违背。然而,与一般的认知不同,本书作者指出,该领域的变革也是启蒙运动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从加拿大到加勒比海和印度,法国军队恰恰是旧时代少数将进步思想融入实践的团体之一。在这里,系统化的军队纪律、军人英雄主义、保护伤员的原则等首次出现;在这里,与制服、武器、战术、训练和医学有关的思想及实践在思想启蒙下不断革新。如何以人道、同情和文明的方式进行战争,不再局限于凡尔赛宫,也不再局限于陆军、海军。哲学家、艺术家、医生、数学家和工程师,这些启蒙思想的传播者也参与其中。本书巧妙地展示了这些富有启蒙色彩的思想是如何继续影响今天的战争伦理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皮奇切罗(Christy Pichichero),乔治梅森大学历史和艺术史专业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法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文学和文化。现任法国历史研究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本书入选奥斯卡·肯舒尔图书奖最终名单。
展开▼
前言
何谓军事启蒙?
哲学家!道德学家!
把书通通烧掉吧……战争
是不可避免的祸害。
——伏尔泰在其《哲
学辞典》(1764)有关
“战争”的词条中如是
说
18世纪,没有人需要
读伏尔泰的书来了解战争
的毁灭性、可怕性和悲剧
性。对战争暴行的认识和
哀悼早已成为一种期望,
甚至连军人也是如此。如
果背离了这一观点,就会
招致反对。1745年的丰
特努瓦战役是法军在18世
纪取得的大捷之一,此役
中交战双方伤亡人数近2
万。法国王储,即法王路
易十五年仅16岁的儿子和
王位继承人路易·斐迪南
(1729—1765)被指对
这场战役的血腥屠戮麻木
不仁。主管法国外交事务
的国务大臣达尔让松侯爵
(marquis d'Argenson,
1694—1757),即波尔
米的勒内一路易·德沃耶
(Rene-Louis de Voyer
de Paulmy)对此进行了
抨击,说王太子“表情非
常平和地看着赤裸的尸体
、痛苦呻吟的敌人和被弹
药击中的伤口”。这位侯
爵给伏尔泰[弗朗瓦一马
利·阿鲁埃(1694一1778
)的笔名]去了一封信,
直言不讳、痛心疾首地写
道,当他注意到法军中年
轻的英雄们还没有学会藐
视战争的血腥时,他有多
么惊愕,他将这种屠杀称
为毫无人性的掠夺。他承
认,当他望着战场上恐怖
的景象时,他的心都碎了
。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和恐惧,背过脸去呕吐起
来。“胜利是世界上最美
好的事情,”他写道,“士
兵们举起刺刀,挥舞帽子
,高喊‘国王万岁’;国王
赞美勇士们的英武;皇室
人员参观战后完好无损的
堑壕、村庄和防御工事;
还有快乐、荣耀与柔情。
但所有这些都以血肉横飞
为代价。”
达尔让松对战争的态
度反映了“军事启蒙”,这
一概念初看起来似乎有点
自相矛盾。难道战争及其
代理人——伏尔泰将之称
为国家机器资助的大规模
谋杀和有组织的暗杀团伙
实施的掠夺行为——不正
是与开明的和平主义、世
界大同主义、人道主义和
人类文明进步的计划背道
而驰吗?毫无疑问,答案
当然是“不”。从17世纪末
到整个18世纪,这些看似
对立的现象密不可分地联
系在一起。战争、军事和
启蒙一起构成了那个世纪
最大的挑战之一,同时也
是那个世纪最激烈的论辩
和论战之一。
根据从历史的视角对
启蒙运动的定义,我们比
较容易理解“军事启蒙”这
一概念。嘲尽管18世纪的
人们似乎把启蒙运动看成
是起源于法国的一种现象
,但在那时,其定义就颇
受争议;如今,该词广泛
见于欧洲各个主要语言(
英语:Enlightenment;法
语:Lumieres,德语:
Aufklarung;意大利语:
Illuminismo;西班牙语:
Ilustracion)中,但其定
义仍然像当时一样饱受争
议。由于史学家们已对那
一时期各个方面的发展进
行了详细准确的研究,所
以,可以根据历史线索来
定位启蒙运动。最重要的
是,丹·埃德尔斯坦认为
,启蒙运动一开始以一种
叙事方式在发展,17、
18世纪之交的人们因此认
为,他们比古代及以前的
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相比要
“开明”。根据这一由法国
各大学术机构进行的“古
今之争”而派生出的叙事
模式,“当今人们开明是
因为科学革命的‘哲学精
神’已渗透到知识分子、
学术机构甚至政府部门之
中去了”。军事启蒙的参
与者把自己视为历史进步
的推动者,他们有一个共
同的信念:军事力量的运
作和战争的条件普遍需要
改善。以在这些领域取得
进步的名义,军事启蒙的
推动者们运用批判的哲学
精神,试图深刻理解战争
和军事,进而提出并实施
一系列改革。
……
总的来说,本书旨在
使战争和军事思想在我们
对启蒙运动的理解中占据
恰当的位置。西方古典文
明叙事认为,启蒙运动不
过是一种和平主义、世界
大同主义和普遍主义的文
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战争
和军事领域相对立,甚或
与之相分离。但本书提出
的证据足以颠覆上述叙事
模式,或者至少可以使它
看起来并非那么简单。军
事启蒙运动表明,战争、
军事思想和政策并非相互
排斥,而是启蒙运动蓬勃
开展的中心剧场。这种叙
事模式立刻使我们对18世
纪重要的方方面面和更长
的谱系豁然开朗。在战争
、社会、个人、战争文化
的漫长历史中,它做出了
贡献,谈及了无论是在战
争法中,还是战斗人员个
体所信奉的人权、战争创
伤、战友情谊和人道主义
情感的重要性。本书后记
讨论了军事启蒙复杂的遗
产,其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也是撰写此书的基本动
力:如果战争在人类社会
中持续下去,那么,理解
战争造成的种种后果,以
及尽可能多地向战争注入
人性的动力,应该依然是
我们意识和行动中有价值
的元素。
展开▼
后记
出类拔萃的研究、精
力充沛的辩论和极其出色
的叙事。我们赞赏皮奇切
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该
研究完美地将战争行为完
全纳入了启蒙运动的范畴
,切切实实地将“军事启
蒙”从矛盾修饰法变成了
一个不言自明之理。
——牛津大学出版社
《法国学研究》
对《战争与文明:从
路易十四到拿破仑》的评
价
以往的军事史研究,
几乎都仅局限于政治与社
会这一狭隘的框架,但本
书不落窠臼,撒下了一张
很大的网,把历史、文学
、视觉艺术、表演艺术、
音乐、哲学、军事医学、
女性主义、战争法、心理
学,甚至还有语义学的内
容等融人了军事研究之中
。作者的视野如此开阔,
涉及的内容如此丰富,从
宏观的国家叙事到微观的
个体叙事,熟练地驾驭着
丰富多变的语言,分享了
她敏锐、犀利、独特的观
点,牢牢地攫住了读者的
心。
古典西方文明叙事认
为,启蒙运动与战争和军
事相对立。但作者认为,
在漫长的18世纪,在军事
启蒙的元话语里,两者实
则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了一
起。战争是人类社会不可
避免的祸害,是主权国家
在殖民时代与重商主义时
代获得声誉和成功必须付
出的代价,是国家实力和
君主治国能力最有力的评
判准则。面对战争的高昂
代价和对人性辛辣的批判
,军事启蒙的代理人试图
进行“文明战争”:必要时
高效地发动战争,以便节
省财政和人力资源;人道
地发动战争,以体现人类
的同情心、理性和尊严。
作者力邀读者穿越时空,
与那个时代的军事启蒙思
想家一道,思考如何更好
地整训军队,增强士气,
提升战力,如何以人道、
文明的方式进行战争,如
何为法兰西民族注入勇士
精神。作者掌握了丰富的
史料,加之敏锐的洞察力
,将本书的叙事和议论结
合得相当巧妙,有一气呵
成之感,令人不忍释卷。
译者竭力向广大读者
献上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
中文译本,但大量的一手
法语资料、文本中夹杂的
大量法语词汇、无数个冷
僻的知识点和比较文学研
究是译者翻译中遇到的最
大挑战。如译者最初将
marechal des camps et
armees Pierre-Francois,
marquis de Rouge译成“
行营和陆军元帅鲁热侯爵
皮埃尔一弗朗索瓦”,但
遍阅相关文献,都没有查
到领元帅衔的鲁热侯爵。
译者也曾想加上“原文如
此”四字以推卸责任,但
责任心告诉我,一定要把
历史语境考虑进来,于是
又查阅多方资料,证实了
在18世纪,marechal des
campset armees不是“国
王陛下行营与军队的元帅
”(Marechal general des
camps et armees du roi
)之意,在那时,
marechal des camps只相
当于法军的一个旅长,军
衔为中将。因此将原译改
为“大中将(国王陛下麾
下行军与军队中将)鲁热
侯爵皮埃尔一弗朗索瓦”
。法军丰特努瓦大捷后,
让一亨利·马尚以丰特努
瓦教区的立场写了一首讽
刺诗Requite du cure de
Fontenoy au Roy,其中
:Roy一词是Roi(国王)
的变体形式,这也是很有
可能出错的地方。为了体
现法国妇女在投石党运动
中扮演的“男性”角色,文
中把Frondeuses-
Amazones译为“投石党人
中的巾帼丈夫”。原书作
者还从语义学的角度,探
源《百科全书》和《法兰
西学院词典》,对军事启
蒙中的元话语进行讨论,
这些都需要译者仔细揣摩
其微妙的含义。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拉丁文诗句点
缀在原文中,这也是翻译
中的一大挑战。
文本中还引用了大量
的小说、诗歌、戏剧、回
忆录、演讲词等选段,不
断考验着译者对原文所表
达的情感的把握,激情与
雄壮、悲愤与不满、怜悯
与同情、幽默与讽刺在其
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伏尔
泰《老实人》中那一段冷
幽默,原文让读者忍俊不
禁,译文能做到吗?贝洛
瓦《加来被围》中的女英
雄,壮怀激烈,汉语译本
能重现这一形象吗?拿破
仑厚颜无耻的、赤裸裸的
煽动掠夺的演讲,能译出
那种感觉吗?……所有这
些,译者试图竭力传达原
文的精微意蕴。
关于法国人名和地名
的翻译,遵循以下原则:
约定俗成;按法语发音音
译;用字从简。尤其在音
译方面,尽量按照该词在
法语中的发音来翻译,对
选用的字也很推敲,如
Antoine的法语音译是“安
托万”而不是“安东尼”,
Sergent的法语音译是“塞
尔让”而不是“塞根特”。
当然,不太明显的辅音在
音译词里可以省略。
翻译过程中,还有不
少冷僻的知识,如
Chasseurs
volontairesd'Amerique,
我们提供了相应的脚注,
以便中文读者了解相关背
景知识。有些神话故事,
如第五章第一段雨果那句
话中的“恶魔女妖卡律布
狄斯”和“狗头海怪斯库拉
”,经过无数读者的检验
,认为从上下文基本上能
准确理解雨果的原意。因
此,译者也就打消了增加
注释的想法,给译文读者
想象的空间,也让读者自
己查阅相关资料。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
面临的永恒的主题。美军
在叙利亚明目张胆地抢劫
小麦和石油,惨遭战火蹂
躏的叙利亚人民祸不单行
;美国窃取了阿富汗央行
35亿美元的资产,使饱受
战争摧残的阿富汗人民的
生活雪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