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融、开发贷融资管控要点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投资、融资、销售属于最核心的三项业务,也就是买合适的土地、借便宜的钱、产品销售变现并完美交付,而融资一般由财务资金板块归口管理,部分其他条线的地产同行对于项目融资接触较少,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分享最常见的两种融资模式,分别为:前端融资、房地产开发贷款。

一、两种融资模式知识要点

根据项目五证办理情况及开发建设发展,前融、开发贷融资模式实操差异较大。

1、前端融资:

前融是指土地竞拍阶段或拿地后项目“四证”不齐阶段,项目公司无法获得银行低成本资金时,向信托、基金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的高成本融资行为。

前融上账速度较快,能迅速降低项目资金需求峰值,一般取得用地证和国土证后即可申报,待正式方案报建文本出来后,信托或基金公司根据报建方案出具批复,正常情况下,取得国土证后45天内即可实现融资上账。

除融资上账快优点外,前融放款还不受施工证和现场施工进度影响,在融资宽松环境下,规模较大的信托或资金公司一般可分2次投放完融资额度(部分规模较小的信托或资金公司投放额度无保障)。

前融成本偏高,一般在10%左右,适用于土地款占项目总投较大的项目(土地款/项目总投>40%),融资额度一般在土地款的60%-70%之间,此时,融资规模小于开发贷模式。

基于风控考虑,信托或基金公司比较看重项目区位,部分区位不佳的项目申报难度较大;另外,前融不能与开发贷并存,前融上账后,如果做开发贷,则需要用开发贷置换前融贷款。

2、房地产开发贷款:

开发贷是指项目公司向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申请的用于房屋建造、开发过程中所需的中长期项目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含三年,个别情况可达到五年)。

开发贷成本适度,一般为5%-8%,与前融相比,融资成本一般低2%-5%,但申报条件、放款前提、资金监管等方面更为严格。

开发贷申报所需资料较多,除项目公司及股东相关资料外,还需准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备案手续、环评报告、总承包合同、发票、国土证、用地证、工规证、施工证等一系列资料,为提高融资上账效率,需工程、财务、营销、设计、运营等部门通力协作,加快方案设计、报批报建、总包招标、融资申报工作。

开发贷放款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即432:四证齐全(国土证、用地证、工规证、施工证);项目公司自有资金投入需达到项目总投的35%及以上,且有土地款、建设投入款等相关投入款凭证或发票佐证;项目公司开发资质不低于二级资质。

贷款资金用途被严格管控,不得将资金用于购买土地;销售回款也受到银行监管。

对于土地款占项目总投较小的项目(土地款/项目总投<40%),可优先考虑银行开发贷,融资额度一般可达到项目总投的50%及以上(项目总投包括土地费用、前期费用、建安费用、基础及公共设施配套费、营销+财务+管理费用、不可预见费),最终审批的融资额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本身的优劣势(区位、项目四至及周边配套、售价、利润率、现金流、销售前景等)、抵押物价值及变现能力、银行风险偏好、征信担保措施、宏观融资环境等。

展开全文

启金智库将于2020年8月1日-2日在上海举办《公募REITs开闸及非标限制下房地产股权投资、REITs、多层次债权融资与非标转标实务专题培训》

二、运营视角下的融资管控要点

对于实际项目而言,融资方案应视具体情况、一事一议,通过内部精心筹划、外部提前接触相关金融机构,形成多种融资比选方案并经对比测算效益后,优选融资方案。

1、融资效率要求:

为降低资金需求峰值,减少开盘前自有资金投入,加快融资上账效率,可制定专项融资计划,下图相应节点时间仅作为示意。

2、证照处理技巧:

国土证:为便于融资申报和提高抵押物利用率,对于多地块组成的项目,国土证建议单地块分别办证,单证面积控制在150亩左右。若国土证需要与土地出让合同一一对应,则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前,与政府职能部门前置沟通。

工规证及施工证:优先考虑融资规模,并兼顾利润及税务筹划、交房批次划分等对于证照办理的影响,原则上加大一次性工规证面积,可分批次办理施工证,确保单笔授信额度最大,分期提款,满足银行对于资金投放条件要求,减少提款风险。

3、融资需各个部门配合事项

从制定融资方案、融资申报、贷款审批、签订融资合同并落实担保手续到融资上账,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主动交圈,协调好公司内外部关系,按时达成融资专项计划,确保在不影响销售的前提下,最快速实现融资上账。

三、合资合作项目沟通注意事项

对于合资合作项目,首先要与合作方就融资模式及增信担保措施达成一致,比如国企一般不会接受高成本的前融,在项目公司股权质押及担保措施方面可能双方也存在分歧;其次在融资成本、项目经营目标考核导向、融资用印、资金调拨等方面诉求不一致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沟通技巧。

转自:睡猪下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